都說“一到節假日就是農民工的返鄉高潮”。越來越多的農民工流向城市,城市卻沒有給與他們家的感覺。
  在這個端午節,在外打拼的我,強烈地感受到了我對城市的愛恨交織。這樣的感受並不是特例。眾多的農民工兄弟來到城市打拼,讓城市有了更多的活力同時,也讓他們成為了不在依靠土地的流動人群。很多農民工笑稱,在農村他們是用雙手拿著鋤頭種地,在城市他們是用鋼筋水泥種地,然而,城市不屬於他們,建成的高樓大廈不屬於他們。農村務工者在流動中難以找到穩定的幸福。
  幸福的標準對他們來說並不高。有尊嚴、有穩定的收入、子女有平等的教育機會而已。然而,在差的工作環境里高強度的勞動換不來穩定的幸福。作為城市建設的生力軍,每一個建築工地,每一個工廠里都能看到他們的身影,相對於坐在辦公室的白領們,他們的工作條件和危險程度都比我們高,相比而言,收入報酬卻不如。就工作而言,農民工和城市人都是平等的。付出的不比城市人少,然而一到過節,一到生病,一到子女上學,農民工才發現,他們是城市的路人。
  沒有哪個城市敢放言他們不需要農民工。一到春節,農民工回鄉的時候,城市企業家的哀嘆證明瞭農民工早已是城市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。以此同時,每到年底,看的最多的是討薪的農民工,看的最多的是仍然回家的農民工。城市需要他們,卻在無形中排斥他們。企業需要他們,卻做出欠薪的也是他們。城市與農村的天然隔閡,讓農民工心中的家在農村,幸福的感覺在農村。
  城市和農村的界限當前已不在涇渭分明,讓農民工享受均等公共服務和發展機會是形式所趨。推進戶籍制度改革,推進城鄉一體化醫療制度搞個,推進異地高考均等化改革。這不僅是政府的責任,更是農民工幸福的保障。
  文/伍凱  (原標題:流動的中國需要穩定的幸福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p35ipjnb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